新闻中心 News 分类>>
emc易倍体育官方网站骑行让城市变成旷野
emc易倍体育在北京骑车,几乎不可能不经过109国道,它有好多岔路,连接着其他路段,比如妙峰山、潭王路(连接108、109国道),都是北京著名的骑行地点。十多年前,我们都是从航天桥集合出发,一直沿着阜石路骑,进门头沟山区,之后就沿着那条路骑。现在则基本是开车到门头沟再骑,从门头沟城区加油站麦当劳那块儿出发,骑到珍珠湖、斋堂等处,或是爬个妙峰山,最后再回到麦当劳。这是一个经典的京西骑行路线emc易倍体育官方网站。
我带了很多朋友去骑109国道,尤其是带第一次进山骑行的朋友。因为这条路骑行强度不高,没什么特陡的坡,但同时你又能体验那种起起伏伏的快乐,还能欣赏到特别漂亮的风景。这里是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的交界,不仅有土山、石头山,还有条从斋堂水库下来、最后汇入永定河的河流。你骑行的时候,这条河生生不息,一直在路边陪着你,再加上山脉作为背景,那种有青山绿水相伴的快乐,是在北京城里很难感受到的。
这条路上可玩的东西也很多。有一次,我一个大学同学,一个高中同学,加我三人一起骑车。我们背了三个包,一个装炉子,一个装碳,还剩一个装一包串儿,三个人骑车去109国道烤串儿。还有的时候,我们想找个水边钓鱼,就骑着车,背着鱼竿渔具,去钓鱼的地方待一天。也有两天的行程,骑到斋堂那边住一晚上,看看斋堂水库的风景,第二天再骑回来。
我在这路上骑了十几年了,就这么一条路,不管是骑自行车、摩托车,还是开汽车,我都走过。还没有高铁的时候,我有一次出差,从呼和浩特回北京,也路过了109国道。我在火车里面,外头下着雪。那是我第一次以坐火车的视角观看我骑行的那条路。
其实这条路的学名叫京拉路,从北京开始,一直通到。所以如果真的有一天,我时间很充裕,我会想骑完109国道全程。现在我只骑过两段,一个是北京境内这段,差不多一直到灵山,另一个是青海湖南岸,算是只是骑了109国道的一小部分。如果能有一个月的时间,我真的很想自己,或者是和朋友们一起,从门头沟出发,一直骑到布达拉宫。
我是一名骑行策划。骑行对我来说既是爱好,也是工作。我通勤全都靠骑行,几乎不坐车。在市内通勤就骑个单速车,腰能坐直,姿势对身体比较友好,也很休闲;出去骑长途就上公路车,骑起来更轻松,也更快。在路上,我看一个人骑车的姿势,基本就能看出来是否会骑。身体没习惯的时候,肩颈压力大、臀部不放松,骑久了对身体损伤很大;但是如果受过指导,学会正确姿势,长途骑行其实是很轻松的。
在京郊短途骑行,有一条很经典的路线就是妙峰山。三月底四月初的时候,满山的花都开了,只要不遇着沙尘暴,路上特别美。不过,这条线对新手来说很有挑战性,因为它会有连续二十公里的上坡、十一公里的陡坡,刚骑车的人很可能骑不上去。但这条路我每年都会骑个十几次,看看能骑出什么变化来——如果前一天精神紧张,甚或喝了酒,第二天骑车的时候可能很快就难以为继。对我来说,骑行不主要是看风景,而是要把自己安置到那个环境中去,与环境融合,那种人、车、路浑然一体的专注感,是我最看重的。
长途骑行,我最推荐的一条线是延庆的百里画廊,如果愿意再骑远点儿,可以一直骑到怀柔北边的喇叭沟门风景区。这条路上春秋皆美,草木葳蕤,森林非常茂盛。妙峰山缺少一点溪流点缀,这边则是有山有水,还长满了五颜六色的树。骑到喇叭沟门,我们一般不走111国道怀丰路段,走山里的小路。因为国道的风景其实还要逊色些,山路旁的景致则是拾掇过的,更有趣致。北京的山路修得很好,骑车非常舒服。我尤其喜欢白桦林带,它比紫桦、彩叶、枫叶更素净,举目望去,心旷神怡。
这条线骑下来三百多公里,一般来说得用掉一个长假期,大家组团一起去。几年前有一回,朋友去拍汽车宣传片,开车载我去骑行,刚好赶上路边装太阳能路灯,底座儿都没干。我就偷偷在每个路灯底下都写了两句诗,没署名,后来干了之后都留下来了(笑)。这事儿说起来很不好意思,毕竟真不是什么好事儿,但是我自己记了很久。
我很喜欢露营和观星,但我不建议大家夜骑,因为太不安全。有一次在贵州山里,没规划好时间,本想着七八十公里车程不算什么,谁知一路都是大上坡,晚上八点多才爬到山顶。那里不比北京,太偏僻了,山顶没有路灯,只有自己的小手电。后来我摔了个大跟头,在泥沟里躺了二十多分钟才能爬起来,身上好多处擦伤。想想还挺后怕的。
北京毕竟是超一线城市,城建做得好,算是骑行比较友好的地方了。也可以选择去青海湖、海南岛、台湾岛这些配套服务做得更好的地方,各种程度的服务都有,不管是休息、找补给,还是找人跟拍做全程记录,丰俭由人。有一年我在青海湖骑行,看到一家人一起上路,爷爷带着孙子,有说有笑,真的特别美好,还让我有点羡慕。虽然我推荐好多亲戚朋友骑车,但毕竟很难让一大家子都训练有素。一个人可以骑得更快,但是一群人可以更快乐,那种快乐和听听歌、看看景的快乐是不一样的。
骑行在我的生命里是不可或缺的,它和我是相互成就、相互塑造的关系。或许是比较温吞的性格让我选择了骑行吧,骑行又让我变得更加佛系,更「不着急」。不像很多上路的人会有路怒症,我基本上不跟人生气,可能接触大自然比较多,把人的心量都打开了。
大学毕业之前,我其实很喜欢打球,足球、网球、乒乓球都有涉猎。毕业之后,找人一起玩变得困难许多,租场地的成本也高了,就迫切需要一项一个人就可以开展、活动时间也比较自由的运动。
一开始,玩儿过两年徒步,基本每个周末都跟团队一起去。两年玩遍了北京的徒步路线,慢慢就失去新鲜感了,再加上这个运动其实需要很多人一起(毕竟一个人去深山也比较危险),时间不够灵活,就自然而然地转向骑行了。
我是媒体从业者,常在工作日休息,时间很难和朋友对上,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,都是一个人骑车。除了日常骑行通勤,一个月还要去三四趟市郊,进山骑行,每年的里程大概在一万到一万五千公里之间。
我想推荐的是一条风景很好的路线,从昌平到延庆松山,途中会经过居庸关长城和八达岭长城,还有一条岔路,可以穿过八达岭长城景区。到达延庆之后,爬松山需要骑过一个长达十五六公里的爬坡,虽然不算特别陡峭,但长度决定了它具有一定难度。再加上它相对来说比较远,来回一百四十公里,相当于从北京骑到天津,所以不太适合新手。北京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山多,但进山存在一个体力分配的问题,新手往往都不会留力,骑行经验丰富的人则会更知道如何在平路、弯道、爬坡等不同路况分配体力,也会更清楚需要补给的时间。
但是这条路线也算比较冷门和小众,路上人少、车少,既安全,又幽静。为了更舒适的骑行体验,我一般会避开市区,选择带着公路车坐地铁到昌平,然后从昌平出发。在北京,公路车拆掉前轮是可以直接上地铁的,这一点和很多别的城市不一样,可以说对骑行者非常友好。当然,我也会选择尽可能早起,避开早高峰,同时只站车头车尾,不让自行车妨碍到别人。
初夏是这条路线最好的时节,路上虽然没什么树荫,但松山高两千米,山上视野非常开阔,山顶的位置就是北京和河北交界处,连着冬奥会的举办地小海坨山。那边有一个很典型的小山地气候,和大片区是不一样的,山上都是越往上越冷,三月的时候尤其明显。有一次我从晴空万里一直骑到乌云密布,在市区的时候明明天气很好,一路看着天上的云不断变换,自己也骑得心惊胆战,且一趟下来着实被冻得不轻。
我很想提醒新手一件事,就是在关注优美的风景之外,不要忽略了骑行本身的危险性,忽略了爬坡的痛苦、受伤的可能。你只有对这项看似美好风光的运动里隐藏的痛苦和辛苦了然于心,才会真的了解骑行是什么。
但是另一方面,骑行的门槛也没有那么高。骑行这件事火了之后,出现了很多符号化、景观化的东西,比如说一些网红骑行车。但实际上,这些车和奢牌包包一样,是一个社交属性远大于实际功能的东西。一辆一万块的公路车,相较于一辆一千块的山地车,可能会让你的骑行产生质的变化;但是四万和五万的车,可能只有职业选手才能踩出其中的区别。骑行不是高不可攀的,而是一项很经典,也很古老的运动方式,一辆几千块的车就可以入门。你骑得越多,这项投入也就越值得。
去年春天,北京经历了第一波疫情封控。我家小区被封闭的那晚上,我正在健身房撸铁。健完身一看手机,小区群消息刷屏:「出不去了。」而我穿着一套汗津津的运动服,被挡在了小区门口。最后我「流落」到了住在北京紧西边的姑姑家。
姑姑家离着首钢大桥不到一公里,从她家阳台看下去,刚好能看到很多勤勤恳恳的骑行者,他们的坐骑有公路车、山地车、折叠车、共享单车,五花八门。他们远道而来,穿越平坦开阔的长安街,攀到首钢大桥,和谷爱凌纵身跃下的大跳台合个影后,心满意足,掉头返还。
且慢,这个时候,如果不急着调转车头,其实还有惊喜。沿着马路一路向西,山脉的轮廓越来越明朗,道路也宽阔了起来,拐过两个红绿灯路口,就能到达京郊戒台寺所在的山脚下。据说,这是专业骑行者与竞速爱好者们尝试山路的起步路线——「北京新手第一坡」。
和想象不同,这条山路几乎没有疙疙瘩瘩的落石,整条公路修缮得非常规整,也没有异常陡峭的坡段。对于一个山路菜狗来说,这些元素都很友好,走着走着,会有种在骑Keep 单车的稳妥感。骑在车上,你需要做的,就是调整好呼吸,专心爬坡。
沿途,北京城的缩影开始显现,每绕过一个弯道,就感觉又远离了市区的喧杂一分。偶尔会遇上几个下山的骑友,他们显然更为尽兴,一路呼号着以每小时三四十公里的配速从身边掠过,带来一阵窜入脑门的凉风和畅快,这是一辆自行车能够带给人类的自由,充分且必要。
拐几道弯、爬几个坡,在挣扎与自我说服的过程中,戒台寺就在眼前。春天正是丁香花开的时候,满院子的花香极其清新。赶个晌午,寺里会提供野菜馅的大素包,来上一个,朴素的碳水完全能够满足口腹之欲,疲累一扫而光。
不夸张地说,骑行的过程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对话。这并不是矫情,想要征服大自然千百年来留下的坡度,在路上你就要时不常告诉自己——再忍忍,马上就登顶了;再骑两步吧,你不好奇上边到底有啥?
电影《乔乔的异想世界》中,斯嘉丽·约翰逊饰演的母亲与儿子乔乔在一片广阔无边的绿地上骑行,那个场面总是让人动容。对人来说,保有自由的灵魂、爱与快乐的能力,是延宕一生的存在。斯嘉丽对乔乔说:「跳舞为了自由之人而存在」,骑行也是。
首先,我必须承认,本人骑车主打的就是一个装备酷炫,所以比较在意穿搭和车的品牌。做了很久功课之后,等了整整四个月,于今年二月花费九千九大洋购入了一辆闪电平把sirrus 4.0。入手这辆车,好比是在爱马仕入手一根儿项链,东西在主流产品面前稍显边缘,但是牌子的排面做得很足。
实际上,我决定入手平把车的时候,销售就告诉我:这车你骑不了三个月,准得换,结果我骑了不到两个月就想换了。因为平把车不比弯把车,不适合长途,也不适合参加骑行活动,很限制我后续的社交。
我的骑友里面其实男性偏多,但是骑自行车的男的好像都不想社交,他只想逮着机会拉爆你。不知道是不是三十出头的姐姐特别吸引弟弟,自从我加了几个骑行群,群里不到26岁的弟弟争先恐后地加我好友、约我骑车,但是真到骑车的时候,弟弟们永远只会给我一句话:姐,我前面红绿灯等你。
跟他们一起骑车,我很快就看清了世界的参差:人家是车也好,腿也好;我是车也不好,腿也不好。
其实我是个很不怕花钱的人。以前想学滑雪,还没下场先置办了两万块的装备,拾掇周全了正在踌躇满志准备开始新征程,突然发现学滑雪要自己开车去雪场——我是真的不爱开车,就自己开去雪场这条,直接把我原路劝退,装备从入门直接入土。
当然,这是二十多岁时候的事儿。现在三十出头,我寻思自己也成长了,变得「谨慎」了一点,所以我打算先花小钱尝试一下,买辆平把公路车,看看自己有没有耐心愿意继续这项运动。说实话,我这种急脾气的人,不爱枯燥静止的东西,跑步和瑜伽我都受不了,真没想到骑行能给我带来那么大的惊喜。
休闲骑真的可以让一个性格急躁的人舒缓下来。在家的时候我巨懒无比,但只要一出门儿,沾上车座,我就觉得特自由、特开心。不只是这样,以前我特别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出门,但是骑车听音乐这件事儿,让我觉得自己待着也挺好的。本来我就很爱蹦迪,现在我的耳机里更是全是说唱,有时候骑着车戴着耳机,整个人高兴得不行,一边骑一边摇头晃脑。脑袋晃得幅度大了,也怕路边的人觉着我多少有点毛病,我就稍微收敛一点。
骑行这件事简直让我变成了一个人类学家。有一次我从家出发,绕了三环整整一圈儿,五十多公里。我就发现这条路很有意思。就像《北京折叠》一样,环三环骑行让我感受到了北京不同的层次:比如南三环、六里桥附近看到的车,大多都是驮着麻袋的小电驴,它们的主人往往是外地来的务工人员;到了北边儿,亮马河、三元桥附近,常来别你的车的就是各色豪车;西三环军队大院儿比较多,一起上路的车也往往都是军牌儿。我想着北京一条环线东南西北涌来的却是不同的空气,其实还挺让人唏嘘的。
这次推荐的温榆河路线是我最近刚骑过的。从物资学院路地铁站出发,骑过通州北关桥,就到温榆河绿道了,沿线往返大概三十公里。骑这条线有两种选择,一个是走公路,一个是走河边的休闲步道。这条步道左边儿就是河,沿路不少过来钓鱼的人,右边儿是树林、草地,不少家庭会去露营,在中间骑车能欣赏到两边的景致,非常适合休闲。如果想上速度,就去公路,公路也是条林荫路,一整条线没红绿灯,非常爽利,缺点是只有一条道,自行车和机动车同路,还是有一点点危险。
这个时候我必须要老妈子一下:骑车请务必戴头盔!戴头盔!!戴头盔!!!(重要的事情说三遍,谢谢)戴头盔这件事儿不是防止你自己摔倒,而是防止其他的车撞到你。我第一次骑长安街的时候,从国贸到复兴门,来回总共不到二十公里,看到了四起自行车车祸,被撞的骑手满嘴的血,吓得我再上路都有点PTSD,现在逢人就上紧箍咒,拜托大家骑车的时候千万要戴头盔啊!
我不是个热爱运动的人,甚至可以说能不动就不动,但去年夏天,因为住处突然被「电子围栏」圈住了,出门没有公交地铁也打不到车,只能骑共享单车,于是被动地有了一段高频骑车的时光。
有一天晚上,因为没啥事做,我就骑车出去放风,也没看地图,顺着路往前瞎骑。结果没想到,路过安安静静的居民区,路过响着摇滚乐的废弃工厂,路过被摘光了桑葚的桑葚树,骑着骑着,稀里糊涂就骑上了五环……
身边经过的全是大卡车,一辆接一辆「嗖嗖」地开过去,感觉全世界都在轰隆隆地震。我就像个小蜗牛,在飞奔的大老虎身边吭哧吭哧爬,一边焦虑怎么能尽快离开,一边还要担心自己被踩死。途中遇到一个地方散落着一地的汽车零件,让我迅速脑补出了一场车祸,然后更紧张了……
就这么狂骑了一段路,然后又稀里糊涂地拐上了高架桥,稀里糊涂地往下绕,稀里糊涂地继续骑。就在惊魂未定的时候,我骑上了一座桥emc易倍体育官方网站,紧接着一条宽敞又干净的河撞进了眼睛里,河面波光粼粼,河岸和远处的山叠在一起,上面是正要落下的太阳,和一片金黄金黄的余晖。
我下了车,在一种震撼和惊喜里往前走,走到一个叫「晓月广场」的地方转身,一抬头,正撞见「晓月」。什么惊魂未定之类的,一瞬间全都忘了,满脑袋都是对这座桥质朴的称赞:一边是晓月一边是落日啊!真好看啊!
后来我掏出手机,发现那天是十五,月圆的日子;又看了看地图,得知所在的桥叫卢沟新桥,底下是被落日染黄的永定河,往北,就是站了一排怪表情石狮子的卢沟桥。
之后的日子,我时不时就会骑车过去玩(但不再上五环了!),那里像是另一个北京,不需要出示行程码,也不会看到很多心事重重的脸,钓鱼的人和散步的人看上去都很快乐,有一次看见有人站上了高架桥的栏杆,热心路人们立刻赶过去,劝下了那个失意的年轻人。
那段时间,我做了一个关于骑行的选题,一个男生告诉我,北京局部放开的那天,他第一时间骑车去了奥森,躺在一大片草地上。天气预报说,大约一小时后有雨,他便躺着等雨来,又淋着雨一路骑回家。那天,他在日记里写道:这些怎么可能是在家能体验到的呢?除了在蔡明亮的《河流》和塔可夫斯基的《飞向太空》里,在家的日常是体验不到下雨的。所以我们要出门,我们要淋雨。
自从去年入手了公路车,骑行延展了我探索城市的宽度和广度。不到一年时间里,我去过北京西边的戒台寺、妙峰山,东边的大运河,南边的凉水河,北边的雁栖湖,这次最想推荐给大家的是昌平区的十三陵水库。
如果你是首次解锁这条路线,可以选择环水库骑行一圈,走昌赤路——水库西路——水库北路——水库东路——再回到昌赤路,上下坡的难度适中,适合有运动基础的骑行新手。路途中,吹来的风里夹杂着湿润的气息,一片宽阔的水域在树木掩映下时隐时现,水库虽然不允许入内,但不妨碍你在观景平台拍摄它的全景,如果天气好的话,阳光照耀下,天空、云层、远山、水面,色彩过度十分鲜明,显示出城市之外才有的清新和辽阔。
如果你喜欢挑战难度更大的山,就要沿着昌赤路一直往前骑,走九曲盘山公路。这条路享受的是山林的鸟叫蝉鸣,以及去程爬坡和回程放坡的乐趣。当然,爬山对体力消耗非常大,身体暴汗之后,你可以挑选一户农家乐,吃一顿鲜美的水库鱼,补足能量再回市区。
走出市区,抵达旷野,城市的拥挤和喧闹被完全抛在后面,是我喜欢骑行的原因。随着季节更替,骑行也能让我探索到不一样的风景,记得第一次骑昌赤路是在去年秋天,那时,道路两旁一些树叶开始泛黄,果园里缀满快要成熟的苹果;但到了今年初夏,昌赤路给我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,路边的树木变得苍翠,空气里飘散着浓郁的槐花香。
除了风景,骑行路上还能遇到许多有趣的人,比如我曾遇到一位年过六十的大爷,蹬着一辆老旧的车爬坡,一口气到山顶,下车时双腿颤抖,但他丝毫不在意老化的身体,休息一阵后,又意气风发地走上回程。除此之外,骑行也把人和人的距离重新拉近,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短暂同行的大哥,每到周末都会出来骑车,他特别随性,从不提前规划路线,就在路上临时找队友,跟随对方去往未知的目的地。
如果不往外走,你很难想象这也是一种样貌的北京,一种放松的城市生活。骑行路上,身体的疼痛会伴随着你,但焦虑一定会被甩开,快乐、自由、松弛,更丰富的感受会钻入张开的毛孔里。如果你忘记了感受,忘记了生活,走出家门去骑行吧,期待我们能在某一条路线上相遇。
很多人说,北京道路宽、自行车道规划合理,是个骑行友好的地方,而我私以为北京简直是最不适合骑行的城市!过大的人流量导致了糟糕的路况,路面险象环生,车道倾轧情况严重;冬天寒风刺骨,春天不是雾霾沙尘暴就是杨树毛子柳树条子,夏天还没有水域降温,这样的城市,到底有几天能舒舒服服地骑车?
没搬家前,我住在通州。冬天某个心烦意乱的晚上,下班后我在地铁站门口站了三秒,立马转身决定骑共享单车回家。由于是临时决定,手套围巾帽子一样没戴。出租屋距离公司十七公里,我迎着寒风一路向东追地铁,因为遇「车」不淑,路上换了三辆车。
平时完全零运动量的虚弱上班族,骑上共享单车这种硬件一般的车,开始还是享受,后面全靠硬撑。到双桥十字路口,我已经浑身发麻;看到管庄的时候,几乎只剩两口气了;绕过八里桥下,两股战战,走路都打摆子。走在进小区的小路上,脑瓜子嗡嗡的,看着路灯的散射光都犯晕。
回家之后,身体整个垮塌下来,疲惫涌上四肢百骸,便觉得自己还是太冲动了。这样骑车,不像是在放松,更像是在撒气。
然而,在那个冬天的夜晚,我终于免受了地铁晚高峰极刑,也忘记了因工作被消耗的情绪——这些自由的心情,终于让我从一个四肢僵硬的行尸走肉,变成了一个累到瘫痪但鲜活的人。它们让我想起很久以前——或许是并不太久以前,在这个城市的骑行,其实包容了我很多个无处安放的夜晚。
读书的时候,学校在北三环。我经常会逃离宿舍,半夜出去骑车。不用费心选择路线,哪个绿灯亮就拐哪里,也能拐到鼓楼、后海。鼓楼大街、地安门大街、景山周围是我最熟悉的街道。想去四面开阔、灯火辉煌处,就再走远点儿去长安街夜骑,我很喜欢夜间被暖灯映照的红墙,还有圆顶的国家大剧院。偶尔去老胡同里转悠,虽然黑灯瞎火的常常碰到死路,但我却觉得这种探索别有生趣。
中轴线流浪计划持续了大半年。夜半的东西城,街上并没太多人,随行的是粘在身上的夏天的温度,拂在墙角的柳枝的阴影,躲在云层后晕着昏黄余韵的半轮月亮。那种可以把全身心都托付给道路与风,又不担心有危险降临的安全感,让我想要全心全意地拥抱这个城市。
其实北京一直没有变吧,大约还是我变了。开始打工、搬到市郊之后,我再也看不见这座城市的亲切,只看到汹涌人潮和钢筋水泥背后拒我于千里之外的冷漠。我忽然意识到,蹬脚踏板可以是一种最朴素的把自己交给这个城市的方式,而二十块钱的共享单车月卡,或许能让我们找回失落已久的属于学生时代的自由。
我想是有的。骑车总有些工具化的意味,骑行更重视行的过程。那是一段齿轮和链条不断咬合、人与风与道路合而为一的美好体验,所以我们总会想要找到一条理想的骑行路线,让这个体验再好一些。
但对我来说,谈路线可能有些奢侈。一是日常的工作非常琐碎,而很多动辄几十公里的骑行路线,距离我的工作和家都很遥远,二是可能我也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用来骑行。社畜如我,却依然希望享受骑行,那我该怎么办?
后来我想出了解决办法——四面八方的碎片化骑行,简单来说,就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,来骑往想去的目的地。加上我最近买了一台设备,Dyson Zone,戴在头上我就像一台人形高达,它是戴森第一台可穿戴的设备,结合了头戴耳机和移动净化器的功能,当我骑行的时候戴上它,就同时拥有了自由、好听的音乐和新鲜空气。
这样一来,骑行的体验就变得颇为立体,享受的也不仅仅是视觉。我平时喜欢听舒伯特,对不同乐器的辨识度要求比较高,但这台设备在听觉上能满足我对沉浸感的需求。如果骑得慢,四周又比较空旷,我会打开降噪模式,通常会听《冬之旅》;如果路上有车,我会打开通透模式,来上一曲《鳟鱼》。呼吸着新鲜的空气,身处城市也有如在自然之中emc易倍体育官方网站。
地图上有许多绿色的小方格。以我所在的地方画一个圆,每一块绿色的地方,通过骑行我都曾抵达过,也在其中休憩过。这是身处水泥森林,却又常常能置身世外的一种美好体验。在来回骑的过程中,我有一种不断「出城」和「进城」的感觉,加上北京的空气常常不尽人意,现在有了Dyson Zone,哪怕雾霾天也能放心出去骑行了。
诗人说,人最需要的,一是空气,二是音乐,三是走出去。在音乐声中,在清新的空气中,在骑行对于目的地的追寻中,人的身心也因此有了空间。
唯一有些尴尬的是,作为一个典型的社恐,我曾经担心这款设备过于炫酷,会太过引人注目。好在,我发现回头率并没有那么高。而且,我已经骑成了一股风,他们的目光追不上我。
自从去年买了辆电动车,我的活动半径就扩大了许多,可以说对我住的地方周围五公里「了如指掌」——哪里又开了什么店,哪里种着什么花,哪里藏着不知名的小公园,我都能在第一时间知道。
我家在通惠河附近,每次写稿写得头大,我就会骑车沿着河兜兜风。通惠河沿岸有一条自行车道,非常适合骑车。不会和主路上的汽车冲突,自行车也不多,整个车道在一排排绿荫下,不同季节能闻到不同的植物花香。夏天晚上,一靠近河边,迎面吹来的风也会立刻变得凉嗖嗖的,烦躁很快能被抚平。路上没什么行人,甚至可以小小放飞一把,跟着耳机k一会儿歌。和自行车比起来,电动车的主要优势就是不费力,很多时候吹着风听着歌,心情自然就放松了。
有时候我也会拐到朝阳路上,找家罗森,买根雪糕,坐在电动车上吃完再回家。对我们懒人来说,从家到便利店就是最完美的骑行距离。虽然回去之后面对空空的文档还是毫无头绪,但起码心态是稳住了。